《2023年中国移动个人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旨在深入了解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个人用户的需求变化。报告基于2.2万份有效问卷,揭示了移动支付用户的基本特征、使用偏好、条码支付使用情况、民生服务场景、适老化改造需求、安全与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情况。
报告指出,移动支付用户群体广泛,中青年是主力,但中高年龄段用户的渗透在加强。用户月收入多在5000元以上,移动支付用户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度较高,但东北、西北地区用户数有所回升。移动支付因其便捷性成为用户选择的主要原因,扫码支付的渗透率高达92.7%,而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客户端支付的渗透率达到63.7%。
在支付频率方面,每天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85.0%,单笔支付金额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移动支付场景覆盖商业消费、公共民生、投资理财等,其中餐饮食品、交通出行、民生服务等场景的渗透率最高。超过六成的用户在电子钱包中绑定3张以上银行卡,银行卡作为首选资金来源。
报告还关注了移动支付在民生服务场景中的应用,如公共交通支付、社保和税费缴纳等。在适老化改造方面,75.6%的用户曾帮助年长亲友使用移动支付,适老化APP初见成效。安全性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关注的内容,用户期望市场主体采取的保障移动支付安全和客户合法权益措施。
报告强调,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社会各界协同共治,充分发挥消费维权社会监督的作用,对于持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体制机制,不断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报告提出了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展望和建议,包括大力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推进消费领域制度完善品质提升、解决民生消费领域难点堵点问题、重视情绪释放型消费的积极带动作用等。
来源:中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