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气候投融资良好实践案例集(第二期)》由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与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联合撰写,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气候投融资在转型金融和气候韧性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气候投融资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引导资金流向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路径的关键。中国在相关政策中也明确提出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支持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的行动。
在转型金融方面,报告从企业、基础设施和金融机构三个维度出发,总结了转型金融的亮点与启示。甘肃省嘉峪关市的酒钢集团通过中长期贷款支持铁合金生产能效提升,实现了节能降碳的目标。湖州的“绿贷通”平台则通过整合大数据资源,为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数据基础,提高了政企银三方的对接效率。上海农商银行通过贷款激励与保险保障双管齐下的方式,助推企业长期转型。
气候韧性案例集则涵盖了农业、文化遗产和灾害管理三个重点领域。在农业领域,亚洲开发银行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帮助中国三省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提升农业韧性。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山西省通过多部门合作,开展古建筑环境风险监测,加强灾前预警,并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在灾害管理领域,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巨灾债券,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台风损失风险募资,构建了多方风险共担模式。
报告的亮点在于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气候投融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数据与信息在转型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气候韧性建设中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合作。这些案例不仅为其他地区和行业可借鉴的经验,也为全球气候投融资的发展有益的参考。
提到了中国在转型金融标准制定方面的进展,以及金融机构在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在气候投融资领域正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路径和模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支持。
来源: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