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是经济的主要承载地,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园区内企业对于区域GDP的贡献都十分可观。北京的城市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产业园区的持续性扩张,众多大型知名企业最初即孵化自产业园区。
随着北京全市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物业类型持续收获来自投资人的关注,其市场表现也节节攀升。在2015-2018年期间,产业园区在商业属性方面的价值极化。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产业园区本身被赋予的社会属性与政府设置产业园区的初衷。自2018年开始,北京针对产业园区的相关用地政策逐步收紧,推动其回归本来的发展轨道。
本篇报告中,仲量联行研究部对北京全市范围内644个产业园区项目进行了分析梳理,覆盖总体量达到5,400万平方米,旨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份丰富、详尽的北京产业园区全景图。
在第二产业为经济主体的时期,北京的工业用地上建造的工业园、物流园为制造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随着第三产业的逐步发展,在工业用地上承接办公职能、
主要面向第三产业的物业类型——产业园区应运而生。产业园区因其落税高、商业属性强的特性,吸引了部分工业园、物流园的业主转型投入办公职能的开发。
尽管从项目规划、资产管理角度,当前部分工业园、物流园衍生出类似产业园区物业的办公职能,但此部分办公场所不属于本报告的探讨空间。
本报告的讨论范畴限于全市范围内的产业园区,即建设在工业用地上更多面向第三产业的物业类型,一般受到明确的政府产业政策扶持,意在承接产业孵化、行业研发等办公职能。
来源:仲量联行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内容涵盖但不限于(市面上有的基本都有):
1、互联网运营、新媒体、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等;
2、房地产、金融、券商、保险、私募等;
3、新技术(5G)、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类;
4、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麦肯锡、德勤等;
5、快消品、餐饮、教育、医疗、化妆品、旅游酒店、出行类等;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圣香智库社群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