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中国公募基金存续规模首度超越银行理财。后疫情时代投资者风险厌恶度提高,但主打稳健低风险的银行理财却遭遇募资难题。尽管2023年银行理财公司产品收益已从2022年“破净潮”中恢复,但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却出现下降,多家理财公司的净利润也大幅下降。银行理财市场正面临客户向公募基金流失的风险。
本报告以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的对比出发,分析制约银行理财公司规模增长
的可能因素:1)新规下面临转型压力,银行理财投资者仍有刚兑预期;2)2022“破净潮”舆论影响个人投资者决策;3)风险评级规则模糊,低风险产品亏损冲击投资者信心;4)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及时,信息统一度不足;5)产品流动性较差,投资门槛较高,管理费优势正在缩小;6)销售渠道有限,直销渠道不成熟;
7)产品多样性不足,权益类投资是短板。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告为理财公司的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鼓励动态业绩基准,打破刚兑预期;2)重视声誉风险控制,加强投资者教育;3)完善风险评级规则,优化产品适当性管理;4)完善信息披露平台建设,推动信披标准规范
化;5)以养老产品为抓手,发挥封闭式产品优势与特色;6)发挥“ToC”优势,
开拓投顾业务;7)公募基金合作共赢,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丰富产品谱系。
来源:银行理财VS公募基金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内容涵盖但不限于(市面上有的基本都有):
1、互联网运营、新媒体、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等;
2、房地产、金融、券商、保险、私募等;
3、新技术(5G)、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类;
4、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麦肯锡、德勤等;
5、快消品、餐饮、教育、医疗、化妆品、旅游酒店、出行类等;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圣香智库社群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