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基金会行业稳定增长,基金会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均稳步扩大。截止2022年底,国内已注册基金会数量达到9620家,其中以非公募基金会为主,占比达71%,公募基金会占29%。与此同时基金会净资产规模也在2019-21年间以10.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上升,并在2021年达到了2402.25亿元的规模。
基金会行业发展呈区域分化,高度集中于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2021年基金会数量排名前五地区(广东、浙江、北京、江苏、上海)的基金会总数占全国约50%,而国内基金会资产规模也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占全国基金会总资产规模64.3%。
在基金会行业规模稳步上升的背景下,各基金会通过资产配置进行资产保值增值的表现如何值得重点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公益基金会资金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的真实状况,我们抽样了120家在业内知名度较高、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会在2021年的净资产、捐款收入、投资收益、公益支出等方面信息,并分析得出以下发现:
一是基金会行业已逐渐意识到资产增值保值的必要性,近年来基金会进行资产增值保值的意识逐渐提高。从投资余额来看,2021年120家抽样基金会累计投资余额为735亿元,其中84家有投资行为,占比高达70%。
二是不同基金会之间存在投资收益差距,基金会行业可以向资产增值保值做的较好的基金会借鉴资产增值保值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聚焦基金会资产增值保值的表现,我们将公益基金会分为4类(图1-5)。我们发现部分公益基金会仅仅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并不足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仍需向投资收益高的基金会学习资产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投资表现:
A.积极进行资产增值保值,同时投资回报高:这类基金会占比33%,以学校型和企业型基金会为主,有多家净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会属于这一类。这类基金会在资产保值增值方面较为领先,其投资方法值得其他基金会学习
B.部分参与资产增值保值,投资回报高:这类基金会占比37%,以学校型基金会为主。这类基金会在投资方面做的较为出色,同时有机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投资回报空间
C.不太参与基金会保值增值:这类基金会占比11%,是4类基金会中占比最少但是提升空间最大的一类基金会。这类基金会需要逐步提升参与资产保值增值的资金比率,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来提高投资回报率
D.积极参与资产增值保值,但是投资回报一般:这类基金会占比19%,虽然将大部分资产投入了各类投资产品,但是投资回报率不理想。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提高投资收益是这类基金会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来源:ABC&嘉实公益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内容涵盖但不限于(市面上有的基本都有):
1、互联网运营、新媒体、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等;
2、房地产、金融、券商、保险、私募等;
3、新技术(5G)、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类;
4、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麦肯锡、德勤等;
5、快消品、餐饮、教育、医疗、化妆品、旅游酒店、出行类等;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圣香智库社群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