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中国气候科技投融资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投资额达到6.3万亿人民币,占中国GDP增量的40%。投资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电网、储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其他减排潜力巨大的领域尚未得到充分关注。
气候科技初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发展势头迅猛,但面临融资困境。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气候科技领域的专业门槛以及初创企业自身的发展周期长、风险高,都是导致融资困难的原因。尽管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但初创企业的资金来源仍需拓展。
为促进气候科技投融资生态的发展,报告多维赋能策略。首先,科学模型的应用有助于投资决策,通过量化减碳潜力与投资收益,预测潜在风险。其次,平台建设整合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壁垒,促进资源高效流转。金融产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如混合融资模式、可转换债券融资等,为气候科技初创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资金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在创投领域的引导作用。落基山研究所设计的“TIM气候科技组合行动营”,旨在通过高质量技术和行业研究分析、高效率技术孵化和落地试点实施、高规格投融资机制建立等方式,整合利益相关方优势资源并促进行业交流和共同行动。
来源:落基山研究所
